好吧,离上一篇日志整整有一年时间了。
今天看完电影发现,去年的同一天也看了场电影,那就写一篇日志记录一下,明年的2.11会不会还有一场电影呢?
有图有真相
一根烟,一杯酒,一首老情歌。
好吧,离上一篇日志整整有一年时间了。
今天看完电影发现,去年的同一天也看了场电影,那就写一篇日志记录一下,明年的2.11会不会还有一场电影呢?
有图有真相
享受数码相机毫无顾忌的快门以及立竿见影的图片呈现后,忽然有使用胶片的冲动,网上搜了一大圈,锁定了豆瓣胶片神机,文艺装逼青年酷爱的美能达X-700,X-700是美能达公司在1981年发布的产品,据说美能达公司的相机产品每逢数字7都会为公司带来好运。X-700就在1982年赢得“欧洲相机”的称号——欧洲摄影杂志举办的首次年度相机产品评选。这一称号令X-700声名鹊起。X-700在淘宝的价格同样也被炒高了,转战国外的ebay,搜寻了两天锁定一台,出价买走。
相机到手后,赶紧在淘宝上网买了胶卷(还是彩色胶卷买的多,黑白的就买了两卷,并且是过期的,胶卷身上写的ISO400,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我调到了ISO200)、黑白冲洗套装,第一次玩胶片单反,还是有点紧张,网上搜集各种教程(美能达X700的使用说明啦,如何安装胶卷啦,如何冲洗胶卷啦…)。一切准备就绪,每天都会拿着相机到处乱拍,很快第一卷胶卷就拍完了,本来打算等到第二卷拍完了一起冲洗,可是还是按捺不住骚动,就拿拍好的一卷冲洗去了,实在是浪费浪费呀!
首先来看看需要用的器材:
1、显影罐,这个应该算是整个黑白冲洗套装里面最贵的家伙了,当然也承担这非常重要的角色哦,拍好的胶片就是放到这个罐子里的哦,我所购买的是国产高仿AP显影罐,双片芯(就是图上白色的东西了,好吧,还有一个片芯没有放上来,这种片芯很容易上手,在暗袋操作也相对容易些)。
2、暗袋,在家里做一个密不见光的暗房也不太现实,那么此时就需要暗袋来帮忙了,整个装卷的过程都是在黑漆漆的暗袋里进行的:需要冲洗的胶卷以及显影罐都塞到暗袋里,双手通过暗袋的两个口子伸进去,摸准里面的零件,上交卷,熟练程度得慢慢积累哦,千万不要让胶卷见光,否则就瞎忙活咯。
3、显影粉、定影粉,这个算是冲洗的胶卷的核心了,我购买的是D76工艺的显影粉,显影的过程就是将曝光后胶卷上的潜影显现出来,显影粉应该属于还原剂,将胶片上的卤化银还原成银颗粒,银本来应该是银色的,但是银的微小颗粒在自然光下是呈现黑色,这是因为小颗粒吸光的效果,那么在黑白照片上,越黑的地方银颗粒堆积的密度就越大,这样就能够呈现黑灰白的过度效果了。显影一段时间后,需要停显,这个过程就是让化学反应停止下来,可以用稀释的醋酸容易来中止,当然也可以直接用自来水替代。反应停止了,但是胶卷上还有未曝光的卤化银呢,此刻拿出见光,又会二次曝光,那胶卷岂不是费了,所以就有了第三个步骤定影,该过程主要是将胶片上的卤化银溶解,并且稳定显影出来的图像,这个过程结束后,记得使用大量水冲洗胶卷哦,因为定影的主要化学物质硫代硫酸钠(俗称海波),以及被溶解的卤化银对胶卷和对皮肤都有伤害,活水冲洗大都要20分钟的样子,如果想节约用水,那可以用去海波液来快速中和硫代硫酸钠。至此,整个冲洗过程结束了,可以放心大胆的将胶片拿出来晾干了,为了防止晾干后有水渍沾在胶卷上,可以在最后洗涤时使用去渍水,当然可以用洗洁精代替哦。
附:D-76显影液的配方(后面的货号以及价格是在阿拉丁试剂上的查询的):
水(52℃) 750ml
米吐尔 2g CAS:55-55-0 货号:M110716-100g 价格:99.03元
无水亚硫酸钠 100g CAS:7757-83-7 货号:S112300-10Kg 价格:624.00元
对苯二酚 5g CAS号: 123-31-9 货号:H108945-250g 价格:80.10元
四硼酸钠(硼砂) 2g CAS号: 1330-43-4 货号:S102366-500g 价格:89.00元
水 加至1000ml
D-76显影液,是专用负片微粒显影液,原液使用,20℃时,罐显时间12~15min。该显影液稳定性好、显影中速、粒子微细、影纹层次丰富。
F-5酸性坚膜定影液配方(后面的货号以及价格是在阿拉丁试剂上的查询的):
蒸馏水(50℃) 700ml
硫代硫酸钠(海波) 240g CAS号: 10102-17-7 货号:S112303-500g 价格:39.00元
无水亚硫酸钠 15g CAS:7757-83-7 货号:S112300-10Kg 价格:624.00元
硼酸(结晶) 7.5g CAS号: 10043-35-3 货号:B111592-500g 价格:44.10元
28%醋酸 45ml CAS号: 64-19-7 货号:A116166-500ml 99.5% 价格:31.20元
钾矾 15g 硫酸铝钾,十二水 CAS号: 7784-24-9 货号:A103914-500g 价格:39.00元
蒸馏水 至1000ml
上述药品也应按顺序加入,待前一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再加后一种。
4、温度计,量杯,搅拌棒,这些都是辅助工具,温度计用来测量药液的温度,控制在要求的温度范围内,搅拌棒我直接拿筷子代替。
有了上述的东西,我们就可以干活啦,贴一下冲洗的流程:
(一)显影
(二)停显
显影完毕的胶片,侍从显影罐中倒出显影液后,立即注入停显液,使其立即停止显影。停显液为酸性,停显的目的是利用停显液的酸性与显影液的碱性中和,以使显影液失去显影能力,防止显影过度及斑痕出现。
停显液采用醋酸作稀释液,醋酸的浓度要求不严,一般以1%~3%为宜。常用的停显液多为SB-1a停显液(配方:28%醋酸125ml + 52℃水1000ml),停显时间需10秒左右。一般1000ml SB-1a停显液可停显15个胶卷。我就直接用水来停显。
(三)定影(fixition)
胶片显影后,约有15%~30%的卤化银被还原。剩余的卤化银见光之后,仍会被还原而变黑,因此,必须用定影液溶去剩余卤化银,以得到固定的影像。
定影是在定影液中进行的。定影液是由定影剂与其它附加溶剂溶解于水组成的溶液。定影剂是卤化银的溶剂,把未被还原的卤化银溶去。常用的定影剂为硫代硫酸钠(海波、大苏打),它具有溶解银盐的作用。
在定影液中,弱酸一般常用醋酸或硼酸,用以减除胶片上的污迹和防止矾类物质与亚硫酸钠互相结合,变成白色沉淀,用以延长定影液的寿命;保护剂常用无水亚硫酸钠;坚膜剂常用药品是硫酸铝钾(钾矾)为防止乳剂膜在显影、定影过程中膨胀脱落和划伤,使膜保持坚韧。
(四)水洗
胶卷定影之后,胶片表面和乳剂膜内残留许多硫化硫酸钠和银的络合物,要用水洗净。否则,日久胶片易变褐或褪色。水洗时间最少要30min,以流水冲洗为最好,如无流水也要保持每5~10min换清水一次。
(五)晾干
彻底水洗后,可用脱脂棉或泡沫塑料轻轻吸掉胶片表面过多的水分,以防干后出现水渍的斑点,然后把胶卷挂起自然晾干。具有保存价值的胶卷底片做好登记记录工作。
注意:(1) 晾干时,不要日晒、火烤;(2) 晾干的胶卷,一定要避免划伤,并在阴凉干燥处妥善保存;(3) 手持胶片时,须持胶片的边缘,手指切勿触及胶片表面,以防沾污。如有沾污,可用脱脂棉加水酒精擦拭,切勿伤及乳剂膜。
看看我洗出来的第一卷黑白胶片吧:
结束语:
整个过程还是相当有意思的,从装新交卷到相机里,然后曝光拍照,最后自己洗出来。
手头上的廉价VPS挺多的,大多数是购买的LES的NAT VPS用来开SS服务的(美国、德国、日本、荷兰),这样一来管理就比较麻烦,当然在windows客户端可以利用SecureCRT 或者xShell来保存各个服务器的登录信息,但是在linux端呢,可能会敲这样的命令:
1 |
ssh -p 1234 -i my_private_key lafaer@xxxx.com |
或者使用rsync进行网站备份的时候,会有这样的命令:
1 |
rsync -arHz --progress --delete -e 'ssh -p 1234 -i ~/.ssh/my_private_key' root@xxxx.com:/mnt/mywebsite /locak/backup_path |
在两台主机利用ssh key建立信任关系之后,就可以免去输入密码的烦恼,ssh客户端全局配置文件中的默认私钥的路径是~/.ssh/identity 或 ~/.ssh/id_rsa 或~/.ssh/id_dsa,倘若我们想自己指定密钥需呀加上-i /path/of/your/private_key 这个参数。在rsync中,我如果这样写:
1 |
rsync -arHz --progress --delete -e ssh -p 1234 -i ~/.ssh/my_private_key root@xxxx.com:/mnt/mywebsite /locak/backup_path |
会得到错误的提示,对比上一条命令,差别仅仅将ssh命令两端的单引号去掉,去掉后,就会误认为-p -i这个两个选项是传递给rsync的参数,这样当然会报错。
上面扯了这么多,还没进入主题,看下面:
在man ssh_config后,我们发现,家目录下~/.ssh/config是用来保存个人ssh客户端配置文件的,有这样几个参数可写:
1 2 3 4 5 6 |
#注释 Host xx-server #主机名称 HostName xxxx.com #服务器ip或域名 User lafaer #登录到服务器的用户名 Port 1234 #ssh服务端口 IdentityFile my_private_key #ssh密钥存放路径 |
这样一来前面的两条命令就可以分别简化成这样啦:
1 2 |
ssh xx-server rsync -arHz --progress --delete -e ssh xx-server root@xxxx.com:/mnt/mywebsite /locak/backup_path |
瞬间简洁了好多,并且可以在~/.ssh/config文件里继续追加不同服务器的配置信息。
哈,儿童节快乐~
VIM是Linux下非常优秀的编辑软件,不过系统默认是VI,而VIM是VI的增强版本,所以赶紧升级到VIM吧,如果还是习惯VI的命令,那就在/etc/profile下alias vi=vim吧,但是默认的VIM环境配色让我觉得很刺眼,好不舒服,所以决定换一下配色,先来秀一下我的配色吧。
我的配色方法来自这儿,喜欢的也可以下载哦,当然也可以在网上找寻自己喜欢的哦。
https://github.com/Lokaltog/vim-distinguished
具体方法:
1、将下载下来的distinguished.vim文件放置到的/usr/share/vim/vim72/colors目录下;
2、设置/etc/vimrc文件,在文件的尾部加入colorscheme distinguished;通常我的配置文件是这样的:
1 2 3 4 5 |
colorscheme distinguished set number set cindent set autoindent set ruler |
3、由于这个VIM配色是256色的,所以在/etc/profile文件尾部加入这么一段判断语句:
1 2 3 4 5 |
if [ -e /usr/share/terminfo/x/xterm-256color ]; then export TERM='xterm-256color' else export TERM='xterm-color' fi |
如果不想重新打开终端的话,记得source /etc/profile哦。
在centos上部署web server(nginx+php-fpm+mysql)时候,修改好相关参数,放上一个php探针看一下配置环境,结果浏览器返回结果是50x.html,查看nginx的log,发现这样一条错误信息“recv() failed (104: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) while reading response header from upstream”,看来是php的问题,于是乎查看php-fpm的error日志,也没发现异常,接着在php-fpm的配置文件加上“catch_workers_output = yes”来详细获得FastCGI的stdout和stderr信息到日志文件,重启php-fpm进程,再次打开网页后,捕获日志,得到这样一条“WARNING: [pool www] child 8520 said into stderr: “] [notice] EACCELERATOR(8520): PHP crashed on opline”,看来是出在php-eaccelerator这个扩展上,于是yum -e php-eaccelerator卸载之,重启php-fpm进程,这下都正常了!
但是为什么呢?因为php-eaccelerator我是在EPEL源内直接YUM安装的,按照官方文档,我不需要做任何的配置的,就可以使用。谁能告诉我?